1、业内人员的平均经验是1年
回想一下,你是哪年、哪月在哪个公司开始做广告的?一年后,你又在了哪个公司?
再想想,做广告满一年了,无论你还呆在第一家公司,还是已跳到了别的公司,你想想自己当时的水平怎么样?
你也许会发现,自己那时已经是公司里的主力文案(之一)了!你很清楚那个公司的运作,你很自然地接受每一项文案或创意任务,别人当你是日常工作中正常的一环(节),你是公司里可以独立运作的一个部件
——换句话说,做广告,你已经完全上手了。再将自己和公司内的其他同事比较一下,你可以看到,别人并没有比你“高”多少!无论创作部里的人,或者是客户部的AE,他们所做的工作你都了解,他们的一举一动你都看得懂;你和他们的区别,就在于工作角色的不同,所接手的工作单不一样而已。你一定相信,只要自己有兴趣,“志在于此”,或者公司要你去接受那些工作任务,你肯定可以很快地做得和别人一样地好。
如果你碰巧是一个很求上进的人,对专业学识很感兴趣,你也许还曾拿自己和总监相比较——其实,总监在专业上的所知,竟然出不了你所接触和知道的领域!自己欠缺的,仅仅是见多、胆大、皮厚……还有总监的心态。
这时,你可以得出一个结论:几乎所有的广告人员,都在“一年”的专业水准上展开工作,埋首接单,熟练运转,再也没有必要去提高,愈来愈“油”,最后成为“资深人员”。
即使在“有理想”、“有想法”的广告公司,老总与总监们有得空了,也不会去探究更深度的专业课题(那实在没必要),大家只是将那些够用的东西系统化、复杂化,显得很成体系,以利于“推销”公司——总结形成的《操作系统》与《真经》,大多都是粗浅的入门知识,你一个小时就能全部消化透彻;如果真有难懂的地方,一定是撰写的人表述不清,或者故弄玄虚(特别是国际4A,往往很难做到深入浅出;而大家偏偏又崇尚复杂的东西,甚至陶醉于似懂非懂)。
事实上,你现在就可以扪心掂量一下,自己身边熟悉的同事或同行朋友,是不是大多只有二、三个月的专业知识,三、四个月的人际关系学习?剩下的,是可有可无的重复性、机械化的工作,只会让你的心态与你一起慢慢变老。
2、做CD是一种堕落
现在,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你第二年的广告历程。
当你做广告上手以后,你一方面要机器一样地工作(毕竟这是个急促的行业),另一方面,你已经不满足于学习那些基础的、套路的“专业知识”了。你开始尝试着形成自己的一些观点,以自己的思想去理解一些广告操作,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一些广告现象;同时,你可能有着“按自己的想法做广告”的欲望,试试自己的能力和判断,印证自己的所学、所想,锻炼并发挥一下自己——一句话,你期望机会和舞台!
这时候,你很容易就会(客观上)成为“资深文案”,或“撰文指导”,完全独立地肩负各项工作任务,甚至主持某些项目的工作。但是,如果你一直抱着很强烈的求进欲望,用不了几个月,你就又感觉“指导”的空间并不够大,它总是受到“把总”们的禁锢;而在你看来,老总们的做法并非总是最佳,自己的想法则未必不能奏效。然后,你脑子里多少闪动了一下某个念头:“自己做做CD又会如何”?紧接着,你就得到了做CD的机会诱惑。(正常来说,一个入行两年的文案,总会碰到一两次做CD、ACD的机会——只要你让周围的人感觉到,你想有这个机会。)
“To Be or Not To Be”!也许你都没有意识到,你这时的职业生涯,正面临着一次哈姆莱特之问!如果你确实思想过做不做CD的问题,那我们不妨再次设想一下,“To Be”选择究竟会给你带来什么。
首先,你的薪水肯定高了一截!你逐渐地改变了吃盒饭的习惯,更多地会去吃套餐,或和别人凑AA饭局(无论是西式的均分性AA或中式的轮流制AA);你慢慢地淡出了挤公交车的行列,更多地开始了打的,直至养成一到路边就左观扬手的习惯;你有意识地会与别人比较身上的穿着,至少会让自己在不同的场合服饰得体,并主动地回避那些“便宜”的名牌货;你觉得自己可能要有一部轻巧、时尚一些的手机,办公室里应该摆搁几部“有料”的图书,或者周末要去打打网球游游泳什么的……总之,你的日常有了一点点的讲究,你开始了“用心” 地生活。
其次,你的人际圈子在逐步地改观。你会发现,经常一起吃饭的人很快会互相了解、默契,而另一些曾经在盒仔餐中匀饭争菜的朋友,更多地是在心底里记着,口头上的来往已不很重要;作为公司的CD,你还要尽量多地了解一些业内的动态,知道某些公司最新的客户、人员、“做案”情况,这样你就得多结识些同行朋友,尤其是一些“等量级”的人物;同时,你肯定要更多地接触客户,而且和一些市调、公关公司以及媒体打交道,大家偶尔地吃吃饭,加上日常的电话联络,你会慢慢地形成新的关系圈子,这将是自己以后呆在行业里的“资源”……
最重要的是,你的工作彻底地发生了改变。你再也不能钟情于个人创意了,你的职责是“让别人出好创意”,并力保在规定的时间里“把事情做完”;你没有必要去钻研什么更深奥的“专业问题”,你要关心的是如何让一帮个性百出的“创意人”,毫无怨言顺顺帖帖地卖命干活;你甚至不用去考虑每个作品的好坏,你提心吊胆的是公司整体的服务,业务的增减,降薪和炒人……
最后你会看到,CD的头衔已将你的“用心”分散于广告之外,你每天忙着应付的是“政治”与“商业”事务;更为糟糕的是,你的生活方式与交友圈子,不会允许你再走回头的路,你只能抱着做“文案”时积攒的专业知识,在这条不归路上硬挺下去。那时你能体会得到,为什么说广告人的平均“经验”是1年……
——那么,现在,你是愿意以平常的心态,再花些时间在“广告”上去“学习、总结、提高,再学习、再总结、再提高”,还是更强烈地向往成为“高级”的CD,从此结束“低层”的文案生涯?
3、再笨,也不能开咖啡店
好了,花了你好些时间去回顾和展望你的广告历程了,现在我们再花几分钟时间,来看看你的为人。
我想,既然你选择了广告这个行业,你一定对“挣大钱”并不特别看重(确实有太多行当,比广告好赚多了)。你在乎的,是在这个以智力为生的行业,有一份自己的成绩(或者叫“成就”、“事业”吧),可以让别人看得到、感受得到,体现出自己的价值。在生活上,你并不强求“大富大贵”,“充裕”与“从容”倒更能带给你平和、惬意、满足。也许你第一步的目标,就很真切:可以随意地租车、打的,可以依心情在外边吃饭,可以就喜好买书买水果(不用掂量价钱),可以为自己供一套房子(带书房的),可以在家里用宽频上网(不必等候拨号)……好简单,却又好“人性”的日子。
对你而言,除了广告与无休止的加班(熬夜),肯定还憧憬那种舒缓、悠闲甚至有些慵懒的生活,对不对?比如,做个咖啡店的老板或老板娘就挺好:在捎带阳光气息的下午,看着那些熟悉却又有些陌生的客人,静对着咖啡发呆……偶尔搭讪一两句……偶尔,可以看见有更年青的顾客小小的喧闹……然后,你的店子又接近于宁静。
这确实是一组很美丽而且优雅的画面,就象在塞纳河左岸捕捉的一支CF。然而你真的需要它么?
也许你追求的,只是有张有弛的生活,和谐而完美的人生。你要去感受生活中不同的“乐趣”(包括喜怒哀乐),你要去体会生命中的不同“境界”(有劳苦安逸),你要去享受人生的“四季之美”!……那么请平静一下,想一想:在你年青的这个季节里,你最需要什么?
会不会是学习和汲取能量,充实与成长自己?你有没有那种内心弥漫着空虚(学识上),思想充满饥渴的感觉?或者浑身洋溢着力量,急切地想去攫取、征服某些东西?生命自有它的律程,年青可能是着重生长的季节,我们要格外体验的,也许是那种劳苦中不断充实与成长的快感。
一个人不可能生来依兴趣而工作,他(她)可能更早地要为学习、生活、工作(事业)而工作,到了收获后的季节,他(她)可以按着自己的趣(品)味设计生活。当你尝尽煎熬得失的滋味,相信你才会真正无所牵挂、任性从容地开始另一番人生——你可以为了下午的阳光,开一爿咖啡店;也可以为钓鱼的爱好,去经营渔具,结识更多的同好。
但是现在,你不能错过年青,它在每个人的生命中只出现一次。
4、广告是一场游戏
好吧,还是回到广告上来,我们来看看你所从事的“广告”业,是怎样的一个行当。
首先我们沟通一个观念,那就是“你对事物的看法,决定行事的结果”。比如说,有的人将人生看作一场“战斗”,他就会时时充满着斗志,去征服一个又一个的目标;有的人将人生比拟为一出“戏剧”,他则会装扮好自己不同的角色,用心表演;有人说人生就是“享乐”,他拥有的是纵情与刺激;有人将人生视为“赎罪”,则活得虔诚与平和……那么,我们该怎么样看待“广告”呢?它将带给你怎么样的人生?
我想,“广告是一场游戏”,广告人是“游戏人生”,应该是比较切当的说法。
你可以从你两年的广告经历中,去印证这种说法。想一想,你印象深刻的、自己所做的、效果最佳的广告是哪一个?它具体的作品表现是怎么样的?你再深入地想一想,这个广告是不是很容易地在媒介环境中吸引到了目标群的注意?是不是很容易地抓住了他(她)的关心?是不是很容易地被他(她)接受?……换一种说法,你是不是能很容易地揣测出目标对象注意、接触、接受这个广告和生产某些反应的过程?你是不是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,一个创作人员通过作品和某个消费者沟通的感觉?
应该是这样的!对创作人员来说,“广告”就是“沟通”,是你和消费者之间一对一的沟通游戏!你创作某个作品的时候,一定要想到这个作品是如何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(饭桌前的电视机里?办公室的报纸夹?某个巴士站?人流如鲫的专柜前?),想到他(她)会因为什么原因而留意,带着什么心情去观阅或收听,以什么样的态度去理解、评估与接受信息,产生如何的反应……然后,你静下心来,假使他(她)一个人坐在你面前,你面对着他(她)一句句地说话,和他(她)沟通,依此形诸文字,成为“文案”。
这样你才能最深刻地体会到,创作人员最重要的是拥有“猜测对方反应”的能力,以形成高超的沟通技巧,将广告的信息传递给目标对象,激起恰当(策略需要)的反应。至于“创意”,则永远是支流末节——每个人都可以将那些常见的旧元素(技巧)拿来组合组合,凑出一个“点子”;但只有真正具备沟通力的创作人员,才能将“点子”形成真正有效的作品。在2年的“文案”经历里,你一定看到过广告史上有着太多普通的“点子”,被执行得充满着沟通的魔力,数十年如一日地,打动着千千万万的人心。
就是如此,广告是一次又一次的沟通游戏,你经常会坐在办公桌的一边,手拿着笔,和桌子对面不同的“对手”在过招;当广告出街的时候,你得到游戏的结果,清点胜负得失。随着经验值的增加,你的功力愈来愈强,你的游戏将玩向更高的等级,它带来的挑战与乐趣,将丝毫不亚于开一家小小的咖啡馆子。
广告的人生是激情与快乐的!